陕西有个人工智能学院,你遇到的学生有可能就是“蜘蛛侠”
从百度“阿波罗计划”百亿掘金无人驾驶,到“阿尔法狗”战胜世界围棋第一人柯洁,到,再到谷歌机器人学打游戏......人工智能(AI)无疑是当下最燃爆的科技话题。
AI火了,那AI专业呢?
在人工智能急速奔跑的当下,终于将迎来一群科班出身的小伙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成立教育部直属高校首个人工智能学院,推动人工智能领域高端人才培养和创新成果研发。人工智能是引领中国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除社会需求驱动外,人工智能学院还承担着更大的责任与使命。
什么是人工智能?
“其实,从我们一睁眼,看圈刷博开始,就已经跟人工智能发生了联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焦李成说。除了被授予国籍、能说会道的机器人索菲亚外,无人驾驶技术、语音识别等多领域人工智能的发展都让人类“惊艳”。
人工智能并非只是无人机,阿尔法狗、无人驾驶、人工智能写作、机器人等高大上的“黑科技”,也可以是美图软件、滴滴打车、快递配送、语言翻译、GPS导航、推送新闻等接地气的APP。
智能制造既可“顶天”,也可“立地”,不只是在“高、大、上”的领域,在制造业的各个层面都应该有所作为,这就是“立地”——“智能制造就在我们身边”。智能感知、认知是设备健康管理、故障诊断所必须的;大数据智能改善产品质量、故障诊断,以及对员工、企业、用户的诚信管理;“无处不在”的高端智能产品创新制造模式,用户参与设计的制造等等,这些都是智能制造可以深度发展的领域。
从早前的解决看视频卡顿,到如今的智能推送。人工智能可以说需求出现的很早,但技术还处于“追赶”的阶段。
如何能抢占战略高地,解决人才缺口是第一要务。人工智能行业的火热带动了AI人才就业的兴盛。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只有5万人从事AI技术相关的工作——明显少于美国的85万,也只有英国和印度的三分之一。据有关专家估计,中国人工智能学科人才需求缺口每年接近100万!薪酬高,人才竞争还未白热化,读人工智能专业正当时。
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倒逼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的设置亟须提速。
人工智能学科的发展,基于“新工科”思维拓展建设好人工智能专业。大学和企业的合作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面,同时,由于人工智能学科本身交叉复合的属性,面向智能时代的人才需求,培养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人工智能领域卓越工程人才就成为这个专业方向的目标。
为什么是陕西?
西安科教资源丰厚,现有普通高校63所,拥有各类科研机构3000多个,两院院士60多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6万人,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光电芯片、生物技术、航空航天等产业及重点项目发展势头良好。
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提出着力把西安打造成硬科技之都。而人工智能是未来最重要的技术,是创新的原始驱动力,是生产力中的核心生产力,必然是重点发展对象,包括西安交大、西电在内的高校都有一批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既有政府支持、又有人才后盾,人工智能学院必定能大有作为。
但需要很客观的认识一点:陕西实力虽强,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却较弱。人工智能,需要比“专业”更专业和系统的“学院”。
对于公众,可能是在AlphaGo横空出世以及人工智能2.0等热词的出现后才高度关注“人工智能”,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在这一领域却是耕耘已久,于1990年成立我国第一个神经网络研究中心,2003年成立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所,2004年设立智能信息处理博士点,2005年获准设立“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并建立智能信息处理创新团队,同年,智能感知与计算实验教学中心建立,经过多年的奋斗,西电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成绩斐然,在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也是全国唯一的智能领域国家级特色专业,同时也是国家重点学科、国家“211”重点建设学科。
但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机器人、云计算等这些专业不同于传统的工科方向,都属于原来没有的专业,是学科交叉的产物,即最近刚刚被提出来的新兴工科专业——新工科,作为新工科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培养一流国际化人才为目的,以人工智能时代国家人才需求为指导,以发达国家人才培养模式为参考,同时充分考虑西电在电路、信息处理上的学科优势,团队在信息处理应用、计算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方向上多年的研究积累和研究生培养经验,在智能、通讯、数据等多学科交叉的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创新地确立起了“国际先进+西电特色”的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培养体系用产学合作、产教融合、科教协同、国际合作、本硕博衔接与协同的新工科方式,呈阶梯式、有针对性地完成让学生“会做、敢想、能创新”的培养,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创新”贯穿于学生的成长始终。
在此培养体系下,涌现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被称为“智能三剑客”的西安蒜泥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杨少毅、“第九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金杰和“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孙其功;2015年CEC大数据优化竞赛第一名,创立了西安圈体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周明星;2015年阿里巴巴天池大数据竞赛第一名王露平……
到目前为止,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已经为我国培养了超2000名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国内外人工智能及互联网领域的大小竞赛均能看到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身影,创新创业的新锐弄潮儿中不乏本专业毕业的优秀学子,近五年,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超98%,2016年就业率为100%,腾讯、阿里巴巴、德州仪器、华为、中兴、联想、三星、美的、海信、康佳、步步高、科大讯飞等国际知名企业之中都有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担当重任。
人工智能学院系教育部直属高校首个致力于人工智能领域高端人才培养、创新成果研发和高层次团队培育的实体性学院,是对标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而成立,而智能科学与技术是一门前沿交叉学科,是新工科,其本身就和其他学院的传统学科有所区别,人工智能学院重点在“新”,将着力打造创新成果研发中心,探索人工智能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目前,美国、英国人工智能人才的薪资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传统的互联网精英人才。专家表示,我国企业中也有很多优秀的科研人员,他们并非来自国有科研院所,相关部门可对来自企业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加强激励。陕西作为拥有科教资源众多的大省,还需要有计划、迅速地扩大人工智能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及早为未来大规模应用铺路。(人民日报中央厨房·208坊 王姿予 王一)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微信公众号2017年11月04日
AI火了,那AI专业呢?
在人工智能急速奔跑的当下,终于将迎来一群科班出身的小伙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成立教育部直属高校首个人工智能学院,推动人工智能领域高端人才培养和创新成果研发。人工智能是引领中国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除社会需求驱动外,人工智能学院还承担着更大的责任与使命。
什么是人工智能?
“其实,从我们一睁眼,看圈刷博开始,就已经跟人工智能发生了联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焦李成说。除了被授予国籍、能说会道的机器人索菲亚外,无人驾驶技术、语音识别等多领域人工智能的发展都让人类“惊艳”。
人工智能并非只是无人机,阿尔法狗、无人驾驶、人工智能写作、机器人等高大上的“黑科技”,也可以是美图软件、滴滴打车、快递配送、语言翻译、GPS导航、推送新闻等接地气的APP。
智能制造既可“顶天”,也可“立地”,不只是在“高、大、上”的领域,在制造业的各个层面都应该有所作为,这就是“立地”——“智能制造就在我们身边”。智能感知、认知是设备健康管理、故障诊断所必须的;大数据智能改善产品质量、故障诊断,以及对员工、企业、用户的诚信管理;“无处不在”的高端智能产品创新制造模式,用户参与设计的制造等等,这些都是智能制造可以深度发展的领域。
从早前的解决看视频卡顿,到如今的智能推送。人工智能可以说需求出现的很早,但技术还处于“追赶”的阶段。
如何能抢占战略高地,解决人才缺口是第一要务。人工智能行业的火热带动了AI人才就业的兴盛。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只有5万人从事AI技术相关的工作——明显少于美国的85万,也只有英国和印度的三分之一。据有关专家估计,中国人工智能学科人才需求缺口每年接近100万!薪酬高,人才竞争还未白热化,读人工智能专业正当时。
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倒逼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的设置亟须提速。
人工智能学科的发展,基于“新工科”思维拓展建设好人工智能专业。大学和企业的合作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面,同时,由于人工智能学科本身交叉复合的属性,面向智能时代的人才需求,培养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人工智能领域卓越工程人才就成为这个专业方向的目标。
为什么是陕西?
西安科教资源丰厚,现有普通高校63所,拥有各类科研机构3000多个,两院院士60多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6万人,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光电芯片、生物技术、航空航天等产业及重点项目发展势头良好。
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提出着力把西安打造成硬科技之都。而人工智能是未来最重要的技术,是创新的原始驱动力,是生产力中的核心生产力,必然是重点发展对象,包括西安交大、西电在内的高校都有一批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既有政府支持、又有人才后盾,人工智能学院必定能大有作为。
但需要很客观的认识一点:陕西实力虽强,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却较弱。人工智能,需要比“专业”更专业和系统的“学院”。
对于公众,可能是在AlphaGo横空出世以及人工智能2.0等热词的出现后才高度关注“人工智能”,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在这一领域却是耕耘已久,于1990年成立我国第一个神经网络研究中心,2003年成立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所,2004年设立智能信息处理博士点,2005年获准设立“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并建立智能信息处理创新团队,同年,智能感知与计算实验教学中心建立,经过多年的奋斗,西电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成绩斐然,在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也是全国唯一的智能领域国家级特色专业,同时也是国家重点学科、国家“211”重点建设学科。
但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机器人、云计算等这些专业不同于传统的工科方向,都属于原来没有的专业,是学科交叉的产物,即最近刚刚被提出来的新兴工科专业——新工科,作为新工科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培养一流国际化人才为目的,以人工智能时代国家人才需求为指导,以发达国家人才培养模式为参考,同时充分考虑西电在电路、信息处理上的学科优势,团队在信息处理应用、计算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方向上多年的研究积累和研究生培养经验,在智能、通讯、数据等多学科交叉的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创新地确立起了“国际先进+西电特色”的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培养体系用产学合作、产教融合、科教协同、国际合作、本硕博衔接与协同的新工科方式,呈阶梯式、有针对性地完成让学生“会做、敢想、能创新”的培养,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创新”贯穿于学生的成长始终。
在此培养体系下,涌现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被称为“智能三剑客”的西安蒜泥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杨少毅、“第九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金杰和“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孙其功;2015年CEC大数据优化竞赛第一名,创立了西安圈体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周明星;2015年阿里巴巴天池大数据竞赛第一名王露平……
到目前为止,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已经为我国培养了超2000名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国内外人工智能及互联网领域的大小竞赛均能看到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身影,创新创业的新锐弄潮儿中不乏本专业毕业的优秀学子,近五年,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超98%,2016年就业率为100%,腾讯、阿里巴巴、德州仪器、华为、中兴、联想、三星、美的、海信、康佳、步步高、科大讯飞等国际知名企业之中都有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担当重任。
人工智能学院系教育部直属高校首个致力于人工智能领域高端人才培养、创新成果研发和高层次团队培育的实体性学院,是对标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而成立,而智能科学与技术是一门前沿交叉学科,是新工科,其本身就和其他学院的传统学科有所区别,人工智能学院重点在“新”,将着力打造创新成果研发中心,探索人工智能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目前,美国、英国人工智能人才的薪资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传统的互联网精英人才。专家表示,我国企业中也有很多优秀的科研人员,他们并非来自国有科研院所,相关部门可对来自企业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加强激励。陕西作为拥有科教资源众多的大省,还需要有计划、迅速地扩大人工智能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及早为未来大规模应用铺路。(人民日报中央厨房·208坊 王姿予 王一)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微信公众号2017年11月04日